反思台灣工運(汪立峽)

本文原載於《左翼》第六期,2000年4月30日

回憶一個人

記得多年以前,我以《春風》雜誌執行編輯的身份,訪問過一位至今讓我懷念不已的工會領導人,他叫詹憲宗,當時是味王產業工會的頭頭。此人在那個肅殺冷峻、毫無工運可言的年頭,竟然發動過一次大獲全勝的罷工。此事在我發掘報導以前,並未見諸報端,外界鮮有人知。詹憲宗是礦工之子,只唸過小學,但膽氣識見過人。整個罷工過程既無「高人指點」,也未「依法行事」,完全憑著全廠工人對勞動條件的不滿和詹憲宗的鼓動號召,就揭竿而起。其間,詹一度遭解雇處分,終因全廠工人堅持罷工到底,詹不但很快復職,而且迫使資方答應工會的全部要求。我曾問他有沒有考慮過被抓被關的問題,他回答:「從沒想過,但相信戰鬥比法律更重要。」或許正是這種信念使得詹憲宗和他的工人夥伴們奮不顧身的取得了勝利。那是1979年的事,距今已二十年。當然,在戒嚴時代,這個事件相當特殊,但意義非凡。

風雲乍現

在味王罷工事件之後,相隔約八年,即八0年代末期,在台灣才興起了戰後第一波的大規模工潮。這次工潮之所以可以形成,基本上依托了四個條件:政治民主化運動的全面展開、勞動基準法開始實施、戒嚴令解除、工黨適時成立。長時期遭受政治壓抑和生活在白色恐怖下的工人群眾,此刻在「有法可據」,無懼無端被捕的形勢鼓舞下,突然群起展開「討債」性的抗爭,目標直指自己的老闆。工人兄弟姊妹們在此起彼落的浪潮中,懷著積怨和亢奮的心情勇敢挺進,要求依法改善工時工資、要求提高年終獎金分配、進而要求工會自主化,爭奪工會領導權…。知識份子在這一波工潮中,以勞支會和工黨為據點,開始投身工運,提供法律知識、協助組織抗爭、策劃解放工會…。傳播媒體和社會大眾首次以訝異和不安的眼神「注意」到工人階級的存在。
然而,好景不常,台灣資產階級隊伍和他們的國家機器(即工人群眾口中的「資方」與「官方」),在好一陣子的驚慌失措,節節挫敗之後,開始大反撲。1989年5月前後,當全台灣把焦點緊盯著「天安門事件」的那一刻,島內也正在上演著另一場階級大對決,那就是「遠化大罷工」,資方在三千多名鎮暴警察和各種資源,包括情治、司法、行政的支援下,擊垮了全台工會的大會師,領導大罷工的十多名工會幹部和知識份子遭到法律制裁的報復。

大海迷航

「遠化大罷工」一役,標誌了戰後台灣工運的分水嶺;此後工運在一定意義上陷入一蹶不振的低潮狀態,或者說進入常規狀態。個別的勞資爭議不斷,每年的「秋鬥」(或「春鬥」)照常,勞工法令運用嫻熟,同時開始懂得以「專業」知識和技術將抗爭矛頭直指「官方」。伴隨這一系列現象的另一種現象是工運內部因為統獨、左右、黨派、路線等等的分歧而嚴重分化。更麻煩的問題是工運「專業化」的結果逐漸導致台灣工運不自覺地滑入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遊戲規則」而難以自拔,「為工運而工運」已然內化為工運「慈善事業化」的機制性危機,長此以往,台灣工運只能在資產階級資方和官方給定的「規矩」和意識型態「法則」下打轉,已是可預見的邏輯必然,說白了,就是「主動被收編」。工運「專業化」所呈現的另一層意涵是資產階級「管理文化」和「消費意識」已經成功的滲透和污染了工人運動,因而嚴重干擾工人「階級意識」的形成和阻撓工人運動「政治化」、「鬥爭化」。相對於當年詹憲宗的「戰鬥比法律更重要」的行動信念,今天台灣工運份子在工運「常規化」、「專業化」的自信和自豪之餘,毋寧是「江湖跑老,膽子跑小」的心態轉換?

怎麼辦?

「全產總」(全國產業總工會)誕生的意義,有其兩面性,一方面突出表現了近十年「常規工運」的積極面和進步性,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延續了過去十年台灣工運「常規化」、「專業化」的消極面和保守性。一個弔詭但不全然是嘲諷的現象擺在台灣工人群眾眼前,過去被視為(事實也如此)「官方工會」的「全國總工會」,而今隨著國民黨下台,一夕之間變成了「非官方」;而於今年「五一」剛要宣告成立的「全產總」,在被客觀「判定」的政治取向上(從「主觀」而言,「全產總」未必如此),好像隨同民進黨執政,乍然間竟成了「官方工會」!此番「位置調換」、「角色轉移」的詭異景況,不論是幻是真,肯定都需要「全產總」深自警惕。於今來看,今後「全產總」至少需要思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除了「政黨輪替」這個形勢意義以外,到底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階級屬性上有沒有什麼不同?第二、今後和民進黨政權的關係怎麼定位?第三、今後「全產總」怎麼定位自己?說明白一點就是「工運常規化」還是「工運階級化」?「工運專業化」還是「工運政治化、戰鬥化」?第四、今後「全產總」怎麼面對和處理無可迴避的「統獨」問題?跟隨陳水扁走所謂「新中間路線」還是認真負責的作出合乎客觀條件和工人實際利益的自主抉擇?
對於這幾個方面的提問,有些答案已經內在的包含在本文的某些論述之中,無須多言。有些答案則需要「全產總」和我們大家(即對台灣工運仍有期許和寄望的人們)共同來思辯和論證,獲致共識。
(於2000年4月18日,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及賀「全產總」成立而寫)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