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京 秋睽違三年的北京之行,在高亢的持續研討中展開,在重感冒的臥病狀態中結束。上次離開北京前,最後一站是清華高研所;這次重返北京,又是向高研所奔去。這裡真是我們青年學徒的精神家園~!

上 弦在上弦場看同學們競技是有意思的事情。這天的午後是人文學院的體育競賽。比起實際獲得的成績,趣味和友情或許才是真正首位的成就,而且我們班是唯一參加400X4接力賽的班級!就算沒有其他對手參賽,我們也認真跑完全程。就此來說,意義不凡!

灯 台岩波書店出版的2018年2月號(即上一期)《思想》登載了一篇由G. Curty在2014年在耶魯對I. Wallerstein的訪談稿日譯版:《資本主義,構造的危機,現代社会運動》(Capitalism, Structural Crisis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I. W. 在這次訪談裡精要地介紹了世界體系論的各種論點,真可視為世界體系論的超迷你入門導論。這則訪談讓我想起Braudel多年前所接受的一次訪問。I. W. 與他所師承的Braudel都強調從「壟斷」來界定資本主義,也強調長時段的視角,等等。此文最後關於人類未來的展望大概是最重要的部分吧。I. W. 提到:他的祖父母那代人主要還是生活在體系的正常運作的時代,因而也是一個由「決定論」所支配的時代。然而,今天卻是體系出現的結構危機因而「自由意志」可以更加有力的時代,人類的選項比「決定論」的時代更加的多,我們能夠給現狀提供更大的影響。(感覺好勵志) =>『〈インタビュー〉資本主義,構造的危機,現代社会運動――イマニュエル・ウォーラーステインに聞く』聞き手=ガエル・カーティ(英文版好像要付錢。)

角 落3月14日,日本東京著名的琥珀咖啡(Cafe de L’Amber.カフェ・ド・ランブル)創始人關口一郎老先生過世了。年初有幸能親自前往店內品嘗咖啡。一杯又一杯(單品咖啡+著名特色飲品:琥珀女王[Queen amber]),回味無窮。而老闆為了做出各種咖啡而展露出的多種咖啡工法,更讓吧檯邊目不轉睛的我們深感新鮮。店內各種器材乃至裝潢、座位,都是特意為了營造店內獨特的咖啡文化而設計的。不愧是專為咖啡、只有咖啡的歷史老店。。相關報道可參見這裡。(2018.3.16)

書 影福本和夫(1894-1983)。最早參加法蘭克福研究所活動的亞洲人,深黯德文的他首先將盧卡奇、柯爾施等人所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思潮傳入亞洲,並改造成日後以「福本主義」(福本イズム)聞名東亞的思想路線。如同魯迅,福本也非常喜歡被德國人視為智慧象徵的貓頭鷹(梟・ふくろう),因而在晚年特意撰寫了關於貓頭鷹方方面面的一些專書:『唯物論者のみた梟』,『フクロウ―私の探梟記』,等等。(201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