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台灣農民組合

[外部連結]台灣農民運動的領袖──簡吉(韓嘉玲)

『「儘管每個人走的路是多麼的不同,可是要抵達的地方都是墳場」。話是這麼說,實際上我的生命也到了此又一天的過日子也同樣是一輩子。』

──簡吉《獄中日記》

繼續閱讀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林書揚)

1994年8月

一、曾文溪畔的風雲
曾文溪的源頭是阿里山系的萬歲山。出海口在台南縣七股鄉。地名叫鹿耳門。三個多世紀前,由金門開航的鄭成功水軍,就是從鹿耳門登陸的。這一段歷史,當地住民中的故老,樂於向外地訪問客介紹的。
曾文溪長約一百四十公里。在面積僅三萬餘平方公里的台灣,是有數的大河流。中游流經嘉南平原,沿流有幾處市鎮,由東而西,善化、麻豆、西港、佳里、學甲、台南等。除了台南市外,善化、麻豆、佳里在日據時代是街(等於現制的鎮),西港、學甲是庄(現制的鄉)。學甲和佳里,因為位置臨海,養殖業和沿海漁業有點規模。但仍然屬於農作地帶。至於麻豆、善化、西港則純粹以稻作和蔗作為最大宗。因而這一帶稻農和蔗農的人口密度相當高。 繼續閱讀

童年往事憶農組──追憶下營蔗農的鬥爭(洪水流)

《夏潮論壇》編者按:洪水流先生,台南下營人,今年〔1986年〕七十三歲,1950年以政治案件(下營案)入獄,1983年出獄,前後坐牢三十三年。
本文為其自述童年,目睹當時抗日前輩張行領導的農民組合下營支部的種種活動,如蓬勃發展的農民組訓、盛況空前的文化演講等等,其中尤以農民群眾和製糖會社的鬥爭、日警大舉出動半途攔截,出手抓人,雙方激戰的一段為全篇高潮,讀來令人有余生也晚之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