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程教學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内容摘要: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作者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理论多从理性人的构造出发,把它作为一切认识的前提。近年来西方理论界本身已对这种“启蒙现代主义”提出多种质疑。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又提出了以实践为根据的理论的设想。它其实接近于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认识方法:要求从实践的认识出发,进而提高到理论概念,再回到实践去检验。排除其伴随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在调查方法上,这个认识传统接近于现代人类学的参与者的观察方法。在学术上,它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于费孝通那样的现代中国的社会学。正是这个传统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和理论。

关键词:理论、认识方法、实践、悖论、历史 繼續閱讀

哲学作为革命的武器——阿尔都塞访问稿

说明:1968年2月:发表“哲学是革命的武器”,这是玛丽亚—安东尼塔•玛契奥琪为《团结报》所作的访谈,以及他给玛契奥琪写的第一封信,后者当时是意大利共产党那不勒斯地区众议员候选人。[玛丽亚—安东尼塔•玛契奥琪(Maria—Antonietta Macciocchi,1922-2007),曾在共产党内积极活动的意大利女政治家、作家。]

——来源:《来日方长——阿尔都塞自传》之《年表》,蔡鸿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383页 繼續閱讀

亚洲历史怎样评价?(刘大年)

一、亚洲历史在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笔下被根本歪曲了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亚洲人民称得起世界上优秀的人民。无论古代和近代的世界先进文化里都有亚洲人民贡献的一份。近代的世界风暴许多次是从亚洲卷起的。亚洲历史在世界文明史上显然占有光辉的重要的篇章。丰富的记载和文物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亚洲历史并没有受到客观对待。数不清的西方资产阶级文人和他们的追随者任意贬低亚洲历史,千方百计歪曲亚洲历史。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形并没有多大改变。 繼續閱讀

落後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列寧)

(1913年5月10日[23日])
把標題中的這兩個詞組作對比,似乎是不合情理的。誰不知道歐洲先進,亞洲落後呢?但是用作本文標題的這兩個詞組卻包含著一個辛辣的真理。
技術十分發達、文化豐富全面、實行立憲、文明又先進的歐洲,已經進入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這時當權的資產階級由於懼怕日益成長壯大的無產階級而支持一切落後的、垂死的、中世紀的東西。正在衰朽的資產階級與一切已經衰朽的正在衰朽的勢力聯合起來,以求保存搖搖欲墜的雇傭奴隸制。
在先進的歐洲,當權的是支持一切落後的東西的資產階級。當今歐洲之所以先進,並不是由於資產階級的存在,而是由於不顧資產階級的反對,因為衹有無產階級才能使爭取美好的未來的百萬大軍日益壯大起來,衹有它才能保持和傳播對落後、野蠻、特權、奴隸制和人侮辱人現象的無情的仇視心理。
在“先進的”歐洲,衹有無產階級才是先進的階級。而活著的資產階級甘願幹一切野蠻、殘暴和罪惡的勾當,以維護垂死的資本主義奴隸制。
歐洲資產階級為了金融經紀人和資本家騙子的自私目的而支持亞洲的反動勢力,這可以說是整個歐洲資產階級已經腐朽的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
在亞洲,強大的民主運動到處都在發展、擴大和加強。那裡的資產階級還在同人民一起反對反動勢力。數億人正在覺醒起來,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這個世界性的運動使一切懂得衹有通過民主才能達到集體主義的覺悟工人多麼歡欣鼓舞!一切真誠的民主主義者對年輕的亞洲是多麼同情!
而“先進的”歐洲呢?它掠奪中國,幫助中國那些反對民主和自由的人!
請看一筆很簡單而又很有教益的帳吧。為了反對中國的民主派,已經簽訂向中國提供一筆新借款的契約,因為“歐洲”支持准備實行軍事獨裁的袁世凱。為什麼它要支持袁世凱呢?因為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生意。借款數目將近25000萬盧布,但要按100盧布折合84盧布的行市計算。這就是說,“歐洲”資產者實際付給中國人21000萬盧布﹔而他們向公眾則要去22500萬盧布。妳看,在幾星期內,一下子就賺得1500萬盧布的純利!這豈不確實是一筆很大的“純”利嗎?
要是中國人民不承認這筆借款呢?中國不是建立了共和國而國會中的多數又反對這筆借款嗎?
啊,那時“先進的”歐洲就會大喊什麼“文明”、“秩序”、“文化”和“祖國”!那時它就會出動大炮,並與那個冒險家、賣國賊、反動勢力和中世紀的朋友袁世凱勾結起來扼殺“落後的”亞洲的共和制!
整個歐洲的當權勢力,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都是與中國的一切反動勢力和中世紀勢力勾結在一起的。
但整個年輕的亞洲,即亞洲數億勞動者,卻有著一切文明國家裡的無產階級做他們的可靠的同盟者。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無產階級的勝利,而這一勝利一定能把歐洲各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都解放出來。
載於1913年5月18日《真理報》第113號
(《列寧選集》第2卷318-319頁1992年版)

勇士飛揚唱大歌──台灣人民武裝抗日20年簡史(曾健民)

前言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抵抗外侮追求民族解放,百年浴血奮鬥可歌可泣的偉大史詩;其中,最重要一頁,也是最不容遺忘的一章,就是長達五十年前仆後繼的台灣人民抗日歷史。這個以血淚鑄成的台灣抗日歷史與中國的興衰歷史共同脈動,它始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敗戰賠款割台,又終於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台灣人民完成了長達50年的民族解放鬥爭,台灣光復復歸中國之時。
長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抗日史,隨著殘酷的日本殖民統治手段的變化和全中國民族解放鬥爭的進展,抗日鬥爭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大略可分為三時期: 繼續閱讀

美帝國主義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毛澤東)

美帝國主義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1]
(一九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非常歡迎你們。對日本人民的英勇斗爭感到很高興。你們的斗爭對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都是一個極大的支持,你們斗爭的對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這個國家曾經控制著中國,援助蔣介石打內戰,現在還佔領著我們的台灣。在日本、菲律賓、南朝鮮、台灣都有它的軍事基地,實際上佔領的還有南越,巴基斯坦以西還有許多國家就不講了。這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去年日本社會黨領袖淺沼稻次郎[2]訪華時在北京發表演講,說美帝國主義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當時一部分人認為這種說法太過火。現在日本人民的斗爭,大大超過了去年的這種說法,斗爭的范圍和規模之大,是去年所沒有想到的。這次斗爭是從反對“安全條約”[3]爆發的,其基本性質是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它在日本的代理人岸信介[4],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因為條約是日美反動派在眾議院強行通過的。就是說日本革命的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工人罷工不是提經濟口號,而是提的政治口號,這在世界上是少見的。並且,有高級知識分子參加斗爭,如東京大學校長茅誠司在“六一五”慘案[5]發生的第二天,就召開了全校抗議大會,率領大家上街示威游行。犧牲者是東京大學學生,叫樺美智子,現在全世界聞名。她父親叫樺俊雄,是中央大學教授,專攻法律。好像有好幾千名教授都組織起來了,婦女也趕上去了,還有和尚等宗教界人士也出來了,工人、學生是主力。明天還要有更大規模的罷工。 繼續閱讀

伊藤博文「樞密院會議筆記」以天皇為憲法起草方向的說明

伊藤博文:
「これに反して我国に在ては事全く新面目に属す。故に今憲法の制定せらるるに方ては、先づ我国の機軸を求め我国の機軸は何なりたと云ふ事を確定せざるべからず。(中略)抑々欧州に於ては憲法政治の萌せること千余年、独り人民の此制度に習熟せるのみならず、又た宗教なる者ありて之が機軸を為し、深く人心に浸潤して人心此に帰一せり。然るに我国に在ては宗教なる者其力微弱にして一も国家の機軸たるべきものなし。仏教は一たび隆盛の勢を張り上下の人心を繋きたるも、今日に在ては已に衰替に傾きたり。神道は祖宗の遺訓に基き之を祖述すとは雖、宗教として人心を帰向せしむるの力に乏し。我国に在て機軸とすべきは独り皇室あるのみ。是を以て此憲法草案に於ては専ら意を此点に用ひ、君権を尊重して成るべく之を束縛せざらんことを勉めり。或は君権甚だ強大なるときは濫用の虞なきにあらずと云ふものあり。一応其理なきにあらずと雖、若し果して之あるときは宰相其責に任ずべし。或は其他其濫用を防ぐの道なきにあらず。徒に濫用を恐れて君権の区域を狭縮せんとするが如きは道理なきの説と云はざるべからず。乃ち此草案に於ては君権を機軸とし偏に之を毀損 せざらんことを期し、敢て彼の欧州の主権分割の精神に拠らず。固より欧州数国の制度に於て君権民権共同すると其揆を異にせり。是れ起案の大綱とす」

吳承明先生論日本「在來產業」與資本主義化的關係

『自1954年劉易斯提出二元經濟理論以來,西方學者大都只論傳統農業和現代化工業,並注重於農業的剩餘勞動力如何向工業轉移問題。費一拉尼斯乾脆把二元經濟定義為農業與工業兩大部門並存。¯他們也提到手工業者、小商人、服役人、搬運工等,但把這些人看成是“隱蔽的失業者”,或等待進人現代化部門的“城市傳統部門”。事實上,傳統經濟的非農業部門人數眾多,基本上不存在剩餘勞動力,在早期它們是與現代化產業並行發展的,並成為吸收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重要力量。日本稱明治維新以前已有的產業為“在來產業”,並進行專門研究。1981-1935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是不斷下降的,同時期現代化產業就業人口增加約3300萬人,而在來部門產業就業人口增加逾6600萬人就是說,現代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多餘勞動力主要是由傳統經濟中的非農業部門吸收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工場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中的散工制發後迅速,對日本現代化工業的建立起了輔助作用。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為發揮勞動力優勢,仍是在現代化企業中實行多班制,而將部分工序和零件生產轉包給小廠和家庭工業去完成。』 繼續閱讀

大江健三郎演講:始自於絕望的希望——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9月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講演全文(李薇譯)

 原载于2006年09月11日《人民网》

我已经是个老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对于也许不久的将来会离开人世的自己本身,我并不做什么考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生活在将来的年轻人、他们的那个时代、他们的那个世界。 我因此而深深忧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