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影並未結束在歡笑聲中,我卻是在從未停止的笑聲中看完這部電影的。
宮崎駿的《風起》(風立ちぬ)還沒上映就已造成轟動。一方面,宮崎宣稱這是他告別長篇動畫的最後作品;另一方面,宮崎同一時間發表的反對修改和平憲法的言論,也讓這部電影和現實政治產生了聯繫。對於台灣人而言,大概只對第一個方面感到興趣吧。因此,不難想像,大概是有這樣多的觀眾,懷抱著如同觀賞《龍貓》或者《天空之城》這樣的心情來電影院的。於是,當整部電影只剩下虛構但詼諧的人物「黑川」(男主角堀越二郎的上司),所有希望看到笑點的觀眾便不斷隨著那唯一包含著笑點的人物而發笑(而且還有點強迫地要左右臨眾一起笑)。──我實在不能掩飾我的不耐。 繼續閱讀
分類:散文
戰爭的限制──日本進步歷史學家田中正俊的戰爭體驗(邱士杰)
一、從電影《零戰燃燒》談起
一九八四年,一部名為《零戰燃燒》的電影在日本上映。八零年代上映的這部電影,是六七零年代日本攝製的幾種戰爭電影──如《聯合艦隊》、《日本海大海戰》──的延續,都是事實上的軍國主義電影。這些電影都在傳達某種日本戰史的「榮光」,同時也在傳達某種「如果當初沒有這樣那樣做(比方對美開戰),戰爭也許就不會失敗」的「遺憾」。然而《零戰燃燒》的情節鋪陳與先前的電影頗不相同。該電影以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方的工程師、技術人員與軍人所共同發明的「零式戰鬥機」的技術史為線索,描繪了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展開戰爭時所遭遇的限制,並從這種限制中去汲取同類型電影歷來想要傳達的那種「遺憾」。 繼續閱讀
在黑暗中…──遙念吳耀忠(鍾喬)
1
我想用「黑暗」來談我年輕時相識,與他在聖潔與頹然、革命與沉淪中交會,卻又談不上認識很深的吳耀忠。而「黑暗」,談得最深的,又莫過於魯迅了!
在〈影的告別〉這篇散文詩最後,魯迅說著,「我願意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裡,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繼續閱讀
藝術家與煙斗的故事:煙斗記(施善繼)
不假思索從口袋摸出黃軟包「長壽」,抖出其中一根,扯破紙,把些煙絲揉捏成幾個小糰,填進斗裡,點火,抽吸,整個口腔充滿飽飽的苦,不堪言,怎麼是這樣難以嚥下!此刻所有關於煙斗的想像與期待一霎間雙雙斷念。但總不能還沒開始就忽焉結束…… 繼續閱讀
黑色風情(林華洲)
喪家死者是個年輕人,憨厚的臉孔、拘謹的神情近乎靦腆。原來在福市本村人開的工廠做工,因為是小廠,福利總差著些,吃啦,住啦,一切將就,還要夾七夾八地幹上些不相干的雜活,尤其是沒有固定的休假,隨時待命加班,更加留不住年輕人,終於一夥兒都離開了,也一夥兒都轉入了附近一家較有規模的工廠。年輕人嘛,就愛伴兒,愛在休假時呼朋引友騎了機車到處拉風,至於薪水多少倒並不那麼重視,反正以後賺錢的日子儘長。
去年底剛身家調查過,兩個姐姐還盤算著他該什麼時候入伍,商量著該送他什麼當紀念。剛退伍的哥哥覺得好笑,當兵那麼忙,還什麼紀念不紀念,要嘛給他錢最實際,可他又不缺這點吃燒喝冷的小錢。姐妹倆合計著到媽祖宮為他燒炷香,祈求媽祖保佑他事事平安,於是趕在梅雨季前挑了個假日,上廟燒了香。 繼續閱讀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