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杰(QIU, Shijie),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班畢業‧文學博士。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二十世紀中國經濟思想史,台灣社會主義運動史。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學士班(2002.9~2005.6)
-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碩士班(2005.9~2008.6)
───學位論文:〈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起源及其資本主義論(1920-1924)〉。DOI:10.6342/NTU.2008.03119 [NDLTD/台大] -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班(2008.9~2017.1)
───2014.3通過資格考為博士候選人
───2016-2017,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東亞經貿計畫」博士生培育
───學位論文:〈經濟學的「民族形式」道路:中國革命裡的馬克思經濟學說(1927-1949)〉。DOI:10.6342/NTU201700085 [NDLTD/台大]
[經歷]
- 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歷史系副教授(2022.8-)
-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2017.9-2022.7)
-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兼任助理教授(2019.3-2022.3)
- 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客員研究員(2017.10-2018.3;2019.4-2020.3)
- 廈門大學《王亞南全集》編輯部成員(2019.9-)
[專著]
- 邱士杰,《一九二四年以前臺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DOI: 10.978.98664800/195
- 邱士杰,《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劉進慶思想評傳》。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22。
《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劉進慶思想評傳》電子書(需付費)
Readmoo|樂天 kobo|博客來
台大校訊1515期簡介
[編著]
- 《我的抵抗與學問:劉進慶文選》(劉進慶著、邱士杰主編)。台北:人間出版社,2015。
- 廈門大學出版社《王亞南全集》第一卷、第五卷、第九卷責任校勘組成員。
[論文]
- 邱士杰(2006-2008)。〈崛起:台灣左翼運動的1924年〉,《批判與再造》,第35-55期(臺北)。本文為長期連載之論文。
- ———(2006)。〈魯迅: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HTML],《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2006年秋季號(臺北),197-208。同文並曾節選發表於《新國際》。
- ———(2007)。〈〈從〈黎明期的台灣〉走向「中國改造論」——由許乃昌的思想經歷看兩岸變革運動與論爭(1923-1927)〉[PDF],《史繹》第35期(臺北),頁69-140。本文為台大第二屆史學論文獎(2004年)第二名作品。並曾發表於《批判與再造》,第20、21期(2005,臺北)。[本地下載]
- ———(2009a)。〈一九二○年代台灣社會運動中的「大眾黨」問題〉[HTML],收錄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續集》(頁129-184)。臺北:稻鄉出版社。本文初稿宣讀於2009年臺北「台灣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
- ———(2009b)。〈從中國革命風暴而來──陳映真的「社會性質論」與他的馬克思主義觀〉,收錄於文訊雜誌社(編),《陳映真創作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1-299)。臺北:文訊雜誌社。本文初稿宣讀於2009年臺北「陳映真創作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09c)。〈蔣渭水與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起源──從「新台灣聯盟」、「社會問題研究會」到「無產青年」〉[HTML],收錄於蔣朝根(編),《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47)。臺北: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本文初稿宣讀於2008年臺北「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
- ———(2010a)。〈《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若干考訂之辨析──以翁澤生新見逸文〈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為中心的討論〉[PDF],《史原》復刊第1期[總第22期](臺北),頁259-292。[本地下載]
- ———(2010b)。〈回首海天相接處:試論島外“釣運”及島內“統運”的論述接點〉。論文宣讀於:江西南昌「紀念保衛釣魚台運動四十年研討會」。
- ———(2011)。〈「政治經濟學批判」與一九二○年代的台灣──以幾種「過渡」(transition)論述為對象的考察〉[PDF],收錄於胡春惠、呂紹理(編),《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基層社會》(頁219-24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本文初稿宣讀於2010年天津南開大學「第十一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2a)。〈階級分析的隱沒:試論台灣政治經濟學討論之一側面〉。論文發表於:新竹交通大學社文所「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rxisms in East Asia(「馬克思主義在東亞」國際學術工作坊)。
- ———(2012b)。〈中華蘇維埃與台灣(1930—1931)〉[HTML],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編),《台灣光復六十五週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58-474)。北京:九州出版社。本文初稿宣讀於2010年重慶「第一屆臺灣史研究論壇——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
- ———(2013a)。〈他終於全都是革命:記林書揚先生〉[PDF],《人間思想》第三期(台北),頁4~50
- ———(2013b)。〈思考琉球命運的歷史資源〉[PDF][網頁版][HTML],《南風窗》2013年第13期。
- ———(2013c)。〈二十世紀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簡史:組織史部分〉,《跨時革新版》第一期(香港)。
- ———(2013d)。〈陳映真與台灣的階級認同和民族認同〉[PDF],《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3期(台北),頁245-259。本文初稿宣讀於2013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等)主辦「《橙紅的早星:隨著陳映真重訪台灣一九六0年代》──趙剛新書發表與討論會」。
- ———(2013e)。〈試論陳映真的社會性質論〉[PDF][網頁版][HTML],《現代中文學刊》第5卷第6期(上海),頁48-67。本文初稿宣讀於2013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重返民間:從規範性論述到在地歷史解釋」。
- ———(2013f)。〈試論林書揚先生的基本思想〉[HTML]。本文初稿先後宣讀於2012年11月台北「林書揚追思紀念暨文集發表會」以及2013年台北「林書揚先生著述與實踐研討會」。
- ———(2013g)。〈西班牙內戰在兩岸〉[HTML],《中國青年報》,2013年7月5日。
- ———(2013h)。〈內在於台灣的中國革命:《安息歌》的故事〉[HTML],《海峽評論》第272期(2013年8月,台北),頁47-54
- 추스제〔邱士杰〕著、주윤정譯(2014)。〈대만 지구 중등학교 역사교육의 쟁점―중일갑오전쟁 120주년에 즈음하여〉[PDF],《역사비평》2014년 겨울호(109호)。本文原以〈타이완 중등학교 역사교육 쟁점에 대한 고찰-중일갑오전쟁 120주년에 즈음하여〉為題宣讀於2014年韓國獨立運動研究所「동학농민운동 120년·청일전쟁 120년 기념 국제학술회의 개최 안내 – 1894·5년의 역사상(歷史像)과 동아시아의 역사교육 -」。
- ───(2015a)。〈사회변혁인가 현상유지인가?──대만사회주의운동의 중국 전망과 그 소실로부터〉。本文為2015年韓國首爾聖公會大學「아시아 사회주의 워크숍: 홍콩/대만」(亞洲社會主義工作坊:香港/臺灣)與會論文。
- 邱士杰(2015b)。〈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明清史迴響:從吳承明及其論述先行者談起〉[PDF][網頁版][HTML],《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9期(台北)。[本地下載]
- 邱士杰著、徐勝譯注(2015c)。〈台湾中等学校歴史教育論争に関する考察:日清戦争120 周年にあたって〉,《コリア研究》6(2015年3月),頁69–88。Doi:10.34382/00014008
- 邱士杰(2015d)。〈鴉片戰爭同期聲:道光十九年貢期更改事件札記〉[PDF],收錄於甯應斌(編),《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本文初稿宣讀於2014年中壢中央大學「重新認識中國研討會」。
- 邱士杰(2015e)。〈我們的抵抗與學問——《劉進慶文選》編後記〉[HTML],收錄於劉進慶著、邱士杰主編,《劉進慶文選》下卷(頁595-634)。台北:人間出版社。
- 邱士杰(2016)。〈試論福本和夫與河上肇的「唯物史觀公式」論爭(1926-1927)〉。本文初稿宣讀於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6 年訪問學者歡迎會暨青年學者東亞儒學論壇」(2016年8月2日-3日)。
- ———(2017a)。〈日據時期朝鮮與台灣的無政府主義者交流〉[PDF], 《台灣研究集刊》2017年第2期(廈門)。
———(2017b)。〈重溫「經濟學的民族形式」〉[PDF][網頁版][HTML], 《讀書》2017年第6期(北京)。 - ———(2017c)。〈許南村與陳映真〉。本文為「第一屆陳映真思想研討會」(2017年11月5日)與會論文。
- ———(2017d)。〈轉向之後:試論1930-40年代的台灣島内左翼史〉[HTML],收錄於台灣研究基金會(主編),《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頁171-204)。台北:遠足文化。本文原以〈待機和徬徨:試論 1930-40 年代的台灣島內左翼〉為題宣讀於台灣研究基金會、中研院台史所主辦「台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研討會(2016年9月10日)。
- ———(2017e)。〈唯一的道路〉[HTML],原載於「澎湃新聞」,2017年1月3日。
- ———(2018a)。〈台灣與韓國無政府主義者之交流〉。本文宣讀於政治大學韓文系主辦「趙明河烈士義舉90周年研討會」。
- ———(2018b)。〈1928年台灣共產黨建黨會議新探〉。本文宣讀於「2018臺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10月13日)。
- ———(2018c)。〈王亞南與蔣介石《中國經濟學說》之辯〉。本文宣讀於浙江大學歷史系主辦第二屆「戰後蔣介石研究」學術討論會(10月20日)。
- ———(2018s)。〈佐爾格、陳翰笙、王學文與日據時期台灣左翼運動的文獻彙集〉。本文宣讀於「紅色文獻整理與共和國精神的歷史與未來」學術沙龍(10月24日)。
- ———(2018e)。〈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早期狀況〉。本文宣讀於「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所成立研討會」(11月17日)。
- ———(2018f)。〈與陳映真同行〉。本文宣讀於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陳映真紀念座談會」(11月29日)。
- ———(2018g)。〈依附理論與80年代台灣〉。本文宣讀於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所「全球化的歷史脈絡與第三世界的經驗教訓──薩米爾阿明及其思想遺產的再探討」研討會(12月7日至8日)。
- ———(2019a)。〈試論1920年代後期台灣抗日運動的左右分化:以台共黨內鬥爭為線索的考察〉[PDF][網頁版][HTML],《台灣研究集刊》2019年第4期(總第164期),頁85-95。本文初稿以〈左翼之間的競逐──重探1920年代台共黨內爭論〉為題宣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貴州省台灣同胞聯誼會、遵義師範學院主辦「台灣歷史與兩岸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10月14日-15日)。
- ———(2019b)。〈克服歷史問題與東亞和平〉。本文宣讀於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동북아역사재단)主辦之「韓日歷史問題:和解與對話」研討會(2019年11月29日,首爾)。
- ———(2020a)。〈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理論史的法權分析階段〉[PDF][網頁版][HTML],《經濟思想史研究》第2期,頁42-60。同文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編),《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的理論建構與學科反思:慶賀張海鵬先生八十華誕暨史學研究55周年》上冊(頁163-18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本文初稿以〈「近代中國」的自我批判和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論形成史的片斷考察(1927-1930)〉為題宣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的理論建構与學術反思研討會」(2018年5月5日至5月6日)。
- ———(2020b)。〈為了黎明的國度──悼念曾健民醫師〉[HTML],《海峽評論》358期(2020年10月,台北),頁67-69。
- ———(2021a)。〈歷史社會主義的盜火者〉[PDF][網頁版][HTML],《東方學刊》總第11期,頁121-124。
- ———(2021b)。〈《中國經濟原論》研究方法的形成〉[PDF],《中國經濟史研究》2021年第4期,頁38-51。[本地下載]
- ———(2021c)。〈劉進慶與他的抵抗時代〉[PDF],《思想》第43期(台北),頁1-35。[本地下載]
- ———(2021d,11月)。〈橫地剛與他的時代〉,《人間思想》第26期(台北),頁4-28。
- ———(2021e,12月)。〈唯物史觀台灣史的可能性:試論劉進慶《戰後台灣經濟分析》原稿的台灣史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20期(台北),頁1-37。
- ———(2022a)。〈劉進慶「官商資本論」形成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戰後台灣經濟的初次分析〉,《台灣歷史研究》2022年第1期(北京),頁1-15。
- ———(2022b)。〈王亞南與20世紀30年代中國經濟學界的互動〉,《開放時代》2022年第5期(廣州),頁49-59。
- ———(2022c)。〈「新生代研究者看台灣戰後初期左翼運動史」解題〉,《人間思想》第28期(2022,台北),頁244-247。
- ———(2022d)。〈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從劉進慶的台灣社會性質論談起:導言〉、〈劉進慶及其戰後台灣經濟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23期(台北),頁237-240;241-255。
- ———(2023)。〈漫長的半封建時代──試論劉進慶的台灣史論〉,《區域》第10輯(北京),頁64-80。本文初稿原以〈不平衡與綜合發展:「封建」概念在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中的意涵轉換〉為題,宣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重新認識傳統研討會」(2018年9月6日至9日)。
[社交網站?]
完全沒有經營但存案記錄一下:https://xmu.academia.edu/士杰邱